行業動態 | 你的位置:首頁|行業動態 |
人大代表濰柴譚旭光的簡單與專注 |
發布時間:2013/2/22 1:01:39 查看次數:1857 |
2012年,濰柴集團要實現千億元的收入目標。當年,在譚旭光提出這個目標時,很多人對此表示質疑。現在,當他帶領著濰柴人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連上臺階步入新的平臺之際,業界心悅誠服。 寫濰柴、寫譚旭光的文章很多,其中很多都在分析濰柴成功的原因,觀點不盡相同。蘋果的喬布斯有這樣一句魔咒:“專注與簡單。簡單之所以比復雜更難,是因為你必須努力地清空你的大腦,讓它變得簡單。但這種努力最終被證實有價值,因為你一旦進入那種境界,便可以撼動大山。”此言不虛。濰柴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,能在如此復雜的國際國內產業背景下,作為獨立的發動機供應商地位屹立不倒,全在于領頭羊譚旭光清晰的思路、不發熱的頭腦,以及簡單的專注。 作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,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的想法很簡單,就是要把中國的發動機事業做好,在國內國際贏得雙豐收;而濰柴進行的科技創新、企業文化打造、機制改革等,則都是實現總目標的方法與路徑。 專注自主 某業內老專家曾經評點:“現在國內的大功率發動機沒有一臺是進口的,這其中占有絕對市場份額的濰柴功不可沒。”確實,濰柴是中國大馬力發動機企業的一面旗幟,如果沒有像濰柴這樣的自主品牌動力,中國的商用車很難做到撐起中國汽車自主的天空。 自主創新使濰柴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。2005年3月,中國第一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、達到國三排放的大功率發動機——“藍擎”動力在濰柴誕生;之后,國四、國五10l和12l,5l和7l大中小功率“藍擎”動力相繼問世,奠定了濰柴在發動機領域的領先地位。同時,以產品進入重型卡車、工程機械和客車動力配套市場為標志,確立了濰柴作為通用動力集團的戰略地位。 濰柴的核心技術是“自主創新、自有知識產權、自主品牌”。它的貢獻在于,我國發動機行業從此有了“中國心”,開始了由“中國制造”向“中國創造”的轉變。1998年以來,濰柴累計開發新產品和專項配套產品5800多個,獲得專利506項,主持、參與國家863項目18個,主持、參與行業和國家標準制定27項,為行業技術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。 自主創新也回報了濰柴巨大的收益:從1998年到2010年,濰柴銷售收入由7.7億元提高到911億元,增長117倍;國有資產總額由3.9億元提高到32.5億元,增長8倍;實現利稅由3600萬元提高到129億元,增長357倍;員工年均收入由5800元提高到56000元,增長9倍,并累計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11億元;用于社會救助和公益事業的捐助金額超過1億元;在資本市場累計派息18億元,濰柴動力每股盈利水平連續多年位居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前列;累計為重型卡車、工程機械、客車、船舶等配套發動機262萬臺,其中低能耗的“藍擎”發動機82萬臺,節油400萬噸,社會效益巨大;2007年吸收合并湘火炬之后,累計銷售重型卡車36萬輛、重型變速器280萬臺。濰柴的超高速增長帶動了1000余家配套企業和4000余家經銷商、代理商、服務站共同發展。 專注人心 與濰柴經營事業同步,譚旭光又一手打造成型濰柴文化。企業文化,簡單說來就是關注人心,注重人性。在戰略重組湘火炬后,譚旭光就提出了“包容、溝通、責任”的新文化理念。 包容就是要博采眾長,用包容的行為合作共事,實現文化的兼濟天下;溝通是一種手段,用于增進相互理解,形成統一意志;責任則意味著打造世界重卡、動力系統及汽車零部件馳名品牌,建設國際化集團,肩負起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重任。 在濰柴收購法國博杜安發動機公司的過程中,“包容、溝通”的企業文化起到了關鍵作用。 法國博杜安公司是法國百年發動機企業,在歐洲具有良好的品牌效應,2008年金融危機時被濰柴所收購。盡管陷入了艱難的境地,當時的博杜安公司員工卻對收購表達了強烈排斥。在他們眼中,中國是個落后國家,不可能有好企業,被并購心有不甘。更糟糕的是,在此之前,博杜安公司先后被幾個國際資本玩家購買,并反復被欺騙,而這正是它幾近崩潰的原因,對此員工們心有余悸。 濰柴并沒有因此打退堂鼓。在收購完成前,濰柴主動以朋友的身份邀請博杜安的高管團隊,特別是工會組織負責人到濰柴參觀、座談,請他們看看濰柴的實力和誠心。百聞不如一見,工會負責人的態度完全轉變,回國后主動對員工做起思想工作,介紹濰柴是一家世界級發動機企業,而且還是一家專注于產業鏈經營的偉大公司,是一個好股東。就這樣,收購博杜安的工作柳暗花明。經過兩年的整合,法國博杜安公司目前已經成為濰柴品牌進入歐洲的橋頭堡。 經過幾年的宣傳以及理念的提煉和升華,濰柴的企業文化不斷在演進,“包容、溝通、責任”中的“責任”被提到了最前面,成為“責任、包容、溝通”。 譚旭光指出,濰柴已經在中國汽車和裝備制造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,并在世界裝備制造業舞臺占有了一席之地,自身的使命、國家和社會的期望,決定了濰柴要把責任放在首位,自覺擔負起更多更崇高的重任。 在2011年1月舉行的“2010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”頒獎典禮上,當選為年度經濟人物的譚旭光坦言:“2005年我也當選為年度經濟人物,那一次感覺更多的是驚喜;而這一次當選,更多地覺得是責任和壓力”。現在,責任意識已經成為濰柴統一的語言和價值觀,它驅動著濰柴永不止步、持續超越。 專注資本 當今時代,企業為了擴大規模,就要借力而為。“我們要資本創新,真正實現快速發展,要通過產品經營加資本經營的雙輪驅動,迅速擴張。”這就是譚旭光對濰柴發展方式的正確判斷。 譚旭光將“產品加資本”的模式解釋為,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,完善對整個行業的重組;通過產品鏈合創新,聯合上游供應商和下游汽車廠形成整體的創新。 2004年3月,濰柴動力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,邁出了濰柴集團在資本創新道路上的第一步。此后,濰柴動力的每一次資本運作都成為業界的焦點。 2005年8月,濰柴動力斥資10.23億元收購湘火炬,這一大手筆震動業界。濰柴動力因此獲得了陜西重汽、陜西法士特齒輪、株洲齒輪、株洲火花塞以及牡丹江富通汽車空調等上下游的優質資產。2006年8月,濰柴動力提出了以換股合并吸收湘火炬的形式,實現回歸a股。當年,譚旭光為濰柴集團未來的發展做出規劃:“未來五年,濰柴集團的目標是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,向世界企業500強進軍。”今天看來,此目標可期。 |
上一條信息:
華晨汽車集團祁玉民:專用車市場是一個龐大市場
下一條信息: 高港校車有智能監控 超載會報警 |